赵云麒:希望国产离子色谱可以走向

更新时间:2013-07-26|  点击次数:1741

 【赵云麒,男,1942年12月出生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毕业,工程师。曾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仪器设备研究室、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化工工艺第四研究室、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有机化工研究室。】

  1983年,我国*台国产离子色谱仪诞生。30年来,一批致力于离子色谱研究的专家们为了心中的梦想付出了毕生心血,即使已经退休多年,还始终心系国产离子色谱的发展。

 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中国离子色谱30年来的发展历史以及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经历,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于中国离子色谱30周年之际采访了几位国产离子色谱领域的*,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工程师赵云麒就是其中的一位。

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工程师赵云麒

  细数*台离子色谱仪的研发历史

  访谈开篇,赵云麒给仪器信息网编辑回顾了我国*台离子色谱仪的研制过程。

  赵云麒介绍到,“1975年,国外*台商品化离子色谱仪问世。1979年我国一些单位引进了这种仪器,那时,我国虽然也有人做了一些研究工作,但是没有成型的仪器,直到1983年,*台国产离子色谱仪—ZIC-1型离子色谱仪诞生,*我国国产商业化离子色谱仪的空白。”

  谈起研发团队的组合,赵云麒说,“我们的研发团队*是自发组合的,有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的刘工、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的蒋工以及我等。我们的这个组合可谓‘’,一方面有分别做填料、应用以及电路设计的专业人员,另一方面每个人对专业外的相关问题也很熟悉,也正是我们这种综合的组合团队为zui后的成果奠定了基础。”

  对于自己的加入,赵云麒介绍到,“我1972年调到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工作,和刘工在一个实验室,虽然我学的是化学,但由于我的兴趣比较广泛,而且有大连化物所仪器室的工作背景,对电路比较熟悉,主要负责电路设计方面的工作。”

  “终于,在多方面努力下,*台样机于1983年研制成功,并通过鉴定。后来该项目转给了青岛崂山电子实验仪器所进行产业化生产,同年*批商品化仪器诞生。之后我们继续研究了ZIC-2型的仪器,辗转青岛晶体管厂、黄海水产研究院,zui终还是转到崂山电子实验仪器所。再之后,我们继续研究出了连续自再生式离子色谱抑制装置等技术。”

  “不管怎样,都要将*台仪器做好”

  80年代,资金、物资、技术等各方面都比较欠缺,当时的研究者们是凭借什么样的信念在坚持工作?

  对此,赵云麒介绍到,“那段时间确实很辛苦,我们当时家离单位比较近,经常加班加点地干活到深夜,但是心里没有一点怨言,当时只有一个念头:不管怎样,都要将*台仪器做好!为此,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。”

  对于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,赵云麒印象zui深的是环境温度的控制,“电导对环境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,刚开始做的时候基线漂移非常厉害,我们为此也纠结了很久,想了很多办法,尝试了各种温度控制装置,zui后直接将柱子放在水箱里,虽然不好看,但是实验数据好多了。之后在此基础上,又改成了密闭恒温环境。”

  寄语:希望国产离子色谱可以做得更好,走向!

  对于离子色谱的研究现状,赵云麒介绍到,“从来看,现在离子色谱仪的技术达到了一个平台期,但我们国产的离子色谱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,而且我们有些技术,比如连续自再生式离子色谱抑制装置不逊于进口的技术。”

  “但目前,国产离子色谱zui大的瓶颈问题是柱子水平差,虽然国内已经有几家厂商可以自己生产,但各有千秋,有的寿命长,但柱效低;有的柱效高,但寿命短。所以说柱子问题是当前的‘软肋’,电子仪器控制等方面的问题都不是很大。”

  值中国离子色谱30周年之际,赵云麒也表达了自己的期望,他说,“现在研究单位的资金比较充裕,国家也很支持,希望国产离子色谱可以做的更好,走向!”

曾获奖项

  附个人简历:

  赵云麒,男,1942年12月出生,大学毕业,工程师。

  1959年9月-1964年8月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学习;

  1964年9月-1972年1月,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仪器设备研究室;参与SP-04及多功能色谱仪等工作;

  1972年1月---1973年,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化工工艺第四研究室;

  1973年---1998年,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有机化工研究室:气相色谱分析、有机试剂合成、离子色谱仪的研制及推广、一种胺类萃取剂的建厂和生产等工作

[来源:仪器信息网]
 
版权所有©2024 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(www.qdshine.cn)    备案号:鲁ICP备11024354号-4

化工仪器网    管理登陆    sitemap.xml